News Updates

Memorial Essay by Lynda Jiwen Song (in Chinese)

Always Smiles——梁老师永远支持我们

 宋继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songjiwen@rbs.org.cn

在我的记忆里,梁觉老师是微笑着的。我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我2011年在澳门参加AAOM的会议,梁老师和夫人也来了,在大厅里遇到我们几位年轻学者,他对我们微笑。

当时和我一同参会的有我最好的朋友,路琳副教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路老师是我的闺蜜和好合作者。自2001年,身处香港科技大学的我,就从琳那里,知道梁老师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一位好导师。他如此博学——“梁老师可以提到一篇文献的亮点,立即从书架上找到第几期第几本第几页,翻出来给我们看”。他如此支持年轻学者——“梁老师对很多年轻的学者,无论相识或者是不相识,都乐意抽出时间来帮助审阅论文,提出建设性意见,还主动说发过来,我帮你们看!”他如此关心学生——“大陆最近有禽流感,大家不敢吃鸡,你来香港,我请你吃!”…… 梁老师的点点滴滴,在琳那里,我都能够听到。如同亲身感受到,我觉得非常感人。梁老师的言行,让我们觉得他是严师,更是慈父。梁老师的深沉博大的父爱,让我们尤为珍惜。

2009年,我评上了副教授,正在考虑如何更上一层楼,发表更多更好的A类期刊论文。我有幸参加了路琳老师组织的由梁老师带队的中德创新与创造力研究工作坊。工作坊里的每位同行都是杰出学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梁老师抽时间在路上和我聊天,告诉我如何寻找合作者,建立优秀的合作团队;梁老师看到我与路老师已经开始讨论研究点子与研究模型,高兴地说你们真的很用心;当他听到我向欧洲学者询问几个文化相关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常常是比欧洲同行还快,或者是同时间又完全一致,现场我们几位笑声连连,因为梁老师实在是非常了解欧洲的文化。

IACMR在上海召开的那个初夏,我和Dean Xu 教授担任MOR论文发展工作坊的组织者,邀请梁老师担任组织行为学的论文评阅导师,他欣然接受,而且准备了详细的评阅意见,在现场与大家互动交流非常好。中间休息的时候,梁老师倚在门边,微笑着看着大家,手上拿着paper。这个微笑让我感觉他一直在支持大家,乐于见到文章在优化、在提高。

2014年仲夏,我看到梁老师的邮件地址改为香港中文大学,就写信问候他。梁老师说,他计划花更多时间在研究上,因为他有了一些interesting new ideas. 梁老师对于研究的热情让我们都受到感染,我经常也与同事们讨论ideas,我也同时期待有时间与梁老师聊天交流。其实在李平老师讨论yin-yang的时候,梁老师就回信说,其实对于yin-yang的构念,质化与量化研究都需要。他是思维开放的,愿意接纳新事物的老师,他的支持在于他欣赏新的idea,也积极支持学者探索。虽然邮件没有看到微笑,但是我想到梁老师的回信,心里就暖暖的,犹如阳光照进心田,觉得得到鼓励。

2015年4月26日到5月2日,我获得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的邀请进行系列演讲与学术交流。期间,我遇到Wing Lam老师,Wing告诉我梁老师生病了,我当时非常震惊,想去看他。当天我与琳通电话,琳说梁老师在ICU。我于是默默祈祷他能够早日康复。回到北京,我也时常牵挂梁老师的病情,总是盼望随着日子渐渐转暖,梁老师会慢慢好起来。夏天来了,日子长了,梁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我总是觉得他带来的阳光与微笑没有片刻离开我们。他的语音绕梁,他的乐观同在,他的微笑是大家心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