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um

Review | IACMR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um Session 7

IACMR教学研讨与演示课堂第一期回顾|张晨:以矛盾张力为引导的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倾心投入的课堂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包含矛盾张力(tension)的问题与角度进行切入,层层推进、紧密编织,从而突出困惑、引发好奇、调动思维、创造沉浸,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那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张力呢?4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张晨老师以此为专题在第一期IACMR教学研讨与演示课堂中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演示与研讨讲解。

张晨老师首先演示了所教授的《管理学的思与行》课程中一堂真实的课“理解与发展社会网络”,然后以此为例,从“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矛盾张力”、“以矛盾张力引导课堂教学有何益处”以及“关于设计矛盾张力的一些省思与心得”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矛盾张力

张晨老师总结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两类“矛盾张力”,一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张力——体现为使人困惑的问题,二是不同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张力——体现为内含对立、没有显而易见解答的问题。

其中,课堂设计要用好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张力,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往认知、想法或做法(“已知”)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未知”)之间,存在差异、差距——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与好奇。从具体左上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设计:

1以使人困惑的问题作为切入角度

2以使人困惑的问题作为串联线索

进一步地,课堂教学设计要用好不同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张力,张晨老师也介绍了两种具体方法:

1、在容的组织上,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要选取“没有显而易见解答”的一条主线,紧密围绕它来编制内容。例如,在演示课堂的“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影响”这一部分,对个人、组织的影响快速带过,而是选取了一条更有疑难的主线,即“社会系统层面的小世界现象”。

2、在问答的设计上,避免“完全开放式”的大撒网问题,而是要问“有限可能性”的问题,突出潜在的对立与争议。例如,关于社会网络的结构,“你觉得什么样的网络结构是更好的?” 属于“完全开放式”问题, 而“为了使社会网络的结构更好,你认为是要发展密集还是稀疏的网络?”则属于“有限可能性”问题。后者通过内含对立与争议的提问角度,能够更好地拉动课堂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以矛盾张力引导课堂教学有何益处

张晨老师指出,突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张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投入兴趣。与学生已经知道、想过、做过的东西有冲突,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我自己的知识能力存在局限——即“与我有关”。而这些富有矛盾张力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好奇、思索,想知道答案——即“于我有益”。在此,张晨老师就“是否因为学的东西‘看起来没用’,所以学生不愿意好好上课?”这一常被争论的问题一并阐述了看法,探讨了“‘有意思’才是最好的‘有用’”的观点。

对于突出不同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张力,尤其是设计内含潜在对立的问题的作用,张晨老师认为,主要是有助于破除学生的“旁观者”心态,激发沉浸而深入的思考。通过援引清华大学梅赐琪老师的观点,张晨老师指出,真正的课堂互动是“脑动”而不是“嘴动”,好的课堂互动表现,是大家深深沉浸在问题的主线中,一起前行;而通过有矛盾张力的问题,调动深入的思考,才是真正有效的互动。

三、关于设计矛盾张力的一些省思与心得

张晨老师进一步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矛盾张力的一些心得,指出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1问题设计需要不断迭代改进,打磨问题的张力感。以社会网络这一堂的案例讨论为例,张晨老师就主线问题在历年教学中的迭代历程进行了介绍。

2为了突出矛盾张力,需要用心把握课堂内容的节奏,实现起伏变化而非单调平铺的节奏。节奏上过于单调平铺,学生很容易游离,而节奏上有起伏变化、长短搭配,则是突出矛盾张力的体现。

3为了突出矛盾张力,要“备课自测试”。张晨老师介绍了她自己常用的做法,即每周备课时思考,假如自己是一名学生,是否对于来上这堂课感到兴奋和期待?她认为当一堂课的设计能够使教师自己充满兴奋和期待,才最有可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倾心投入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研讨会的互动环节中,张晨老师针对与会者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对“完全开放式”与“有限可能性”问题的比较、如何在课堂上突出矛盾张力等问题和与会者展开了积极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IACMR 教育委员会主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梁能主持。

(撰稿人:杨帆,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